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着力创新“管理网格化、服务零距离”社会服务管理模式


2014-08-29

来源: 办公厅

 

    威海市环翠区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紧紧围绕“加强社会管理,提高群众安全感;优化社会服务,提高群众幸福感;完善社区管理,提高群众参与度”三条主线,创新以“精细化管理、人性化服务、多元化参与、信息化支撑”为特色的“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”,着力构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新体系。

    一、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

    一是构建“三级平台、四级管理”组织体系。对基层各类服务管理资源进行深度整合,对现有社会服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,构建了三级平台(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、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、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)、四级管理(区、街道、社区、基础网格)的组织架构,科学界定区、镇街、社区、网格的职责任务,实现上延下联、整体运转。

    二是划分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单元。按照“便民利民、尊重历史、完整均衡”的原则和200—300户一个网格的标准,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,明确每个网格的“四至”范围、资源数量、人员构成等,将所有网格划分为住宅、商务商业、企事业单位、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和日常管理、一般防范、重点关注、综合治理四种等级,并逐步进行编码标识,实现“网格全覆盖、工作零缝隙”。同时,在每个网格的醒目位置,设立“网格服务管理指示牌”,标识网格范围、网格服务管理团队人员姓名、职务、联系方式及职责等内容,方便群众联系。

    三是明确网格五项职责。即:收集基础信息,掌握格内人、地、物、事、情、组织基本情况;反映群众需求,了解社情民意;发现报告问题,排查安全隐患;化解矛盾纠纷,及时解决问题;动员公众参与,激发社区活力。

    四是优化“一长三员+N”网格力量配置。按照力量整合、中心下移、夯实基层的原则,在基础网格内积极发现、培养社区内综合素质较强、群众基础较好的居民骨干,成立“一长三员+N”核心服务管理团队,即“一名网格长、两名协管员、一名督导员、一名联络员和若干公益性社会组织成员”。同时,优化配备“N”力量,将网格内其他志愿服务力量、社会组织、热心社区事务人员以及专业力量等进行整合,充实社区服务团队,形成社区多元化服务管理格局。

    五是建立网格党组织。按照“党组织建在格上”的原则,在全区412个网格都建立了党组织,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、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,同时完善上下联动、左右互动、整体推动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,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

   六是搭建信息化支撑平台。以管用实用、操作简化为原则,自主研发了全区统一的三维数字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,系统共分五大版块。一是地理信息版块,通过海量的基础数据录入,实现人口、房屋、组织以及业务部门信息的采集、更新与查询,做到地理信息3D化建模,逐级点击、关联到人,实现了“人进户、户进楼、楼进网格、网格进图”的精细化服务管理目标。二是民情动态版块,分为网格巡查、跟踪、走访、服务等,实现民情动态真实化展示,在线记录、每日更新。三是事件处置版块,为每个网格配备装有网格信息系统的手机终端,协管员、网格长及时将发现的情况分类上报,各级根据事件难易程度逐级进行处理。同时,将每个事项工作流程都纳入“采集—上报—分流—办理—核查—评价”六步闭环结构,构建了自下而上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,提高了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。四是分析研判版块,定期对事件办理情况进行汇总、分析、对比、研判,形成情况通报。五是督办考核版块,区中心对镇街、区直和省市驻区部门进行督导考核,各分中心对镇街各部门、社区、网格进行量化考核。实现监督考核报表化统计,全程跟踪、实效考核。

    二、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新提升

   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,推动社会管理关口前移、重心下移,实现了社会服务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、由运动式到常态化、由单纯强调管理向服务管理并重、由政府一元化向社会参与多元化的转变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,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
    一是推动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。详细绘制了“网格民情活地图”,用20多种生动形象的符号将每栋楼、每户家庭情况绘制成图,使之成为联系服务群众、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帮手;依托网格工作人员经常性的“人对人”走访和“面对面”沟通,升级“民情日志”工作法,建立常态化、长效化的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。自系统上线以来,共上报社会事件3560件、记录“民情日志”5250篇,做到社情民意“早知道、早化解、早回复”。

    二是推动综治维稳常态化。以“平安环翠”建设为抓手,切实强化网格基础作用,在每个社区设立了警务室,实行“一格一警、一区多警、责任到人、管理到户”制度,构筑了严密的社会治安管理网络;在城区企业和小区安装监控设备,实现了全方位、无盲点管控,城市社区重点部位技防覆盖率达到100%;大力推广“莫愁联盟”、“和事佬协会”、“民生帮办联盟”等调解工作典型经验,积极探索联合调解室等工作模式,将矛盾纠纷发现、化解在最基层。

    三是推动社区服务便民化。把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,使网格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“责任田”,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就业、就医、就学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。在每个网格设立便民服务清单、便民电话宣传牌,全区基本形成社区公共服务、公益志愿服务、商业服务的多类型、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。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,广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托老服务,切实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水平。采取政府扶持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,成立了“12349”社区居家服务平台,向居民提供高效、优质、便捷的人性化社会服务项目,探索出一条符合环翠实际的社区便民服务发展新路子,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
    四是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化。积极探索社区共治、居民自治模式,总结推广“爱我家园”、“社区自治议事会”等群众自治经验,引导群众“自我服务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”,提高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,创新举办了“百姓春晚”、“5•23”歌咏会、夏季广场纳凉晚会等文体品牌活动,引导居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,社区凝聚力进一步增强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、项目化管理的方式,建设了全省首家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,培育了三点半乐园、关爱空巢老人等服务项目,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,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、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。